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3)03-0165-02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有益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进步,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日常,对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加以抵制,从而明确我们的生活方向,不至于走上歪路和邪路,以进取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来创造和达成生命价值;同时,有益于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我们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赏析别人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具备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
1、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及有关定义的内涵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赏析生命,从而创造、提高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工业社会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的冲击,使他们渐渐迷失了自我,遮蔽了灵魂,失去了生命价值的意义。教育与生活的断裂,与生命的离得远远的,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遮蔽,物质取向对意义取向的僭越的直接反映。
工具理性一词最早出目前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论述中。韦伯把哲学上的“理性”区别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种。工具理性又叫技术理性,是一种只强调方法的适合性与有效性而不管目的适合与否的理性。它追求的是人对自然而言的中心地位、物质需要的绝对优先,至于生活的目的、意义、人文精神和终极价值则被抛弃。价值理性又叫实质理性,是一种强调目的、意识和价值的理性,是涉及终极关怀的一种理性。它关注的是常识的功用与人类目的的一致和自然整体的和谐。
2、工具理性扩张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科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只不过人类在科技的耀眼的物质光环中,迷失了方向,仅仅看到了它物质层面的东西,仅仅关注工具理性的一面,并把它无限的扩大和加以借助,而对精神、价值、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性则被搁置旁边。这使得大学生和大家的教育在世俗化、功利化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投入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怀抱。
(一)对大学生自己生命价值观的冲击
工具价值在社会中的扩张,大学生也不可防止地被淹没在不断追求外物的世俗社会与人流中。因为大学生我们的生活定位、价值理想、精神追求未能与社会合拍,未能融入社会转型、社会改革的大浪潮中。自己狂妄自大却没资本,自己看不惯不正之风却又自己在做,自己没真才实学却又抱怨社会不理解自己、无用武之地。大学校园是理想插上翅膀的地方,是青春洋溢的地方。然而,却找不到生活航标,无处抛洒洋溢的青春。在享受着物质与技术带来的充裕的生活,并将这类作为生活追求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然而,精神生活却日益匮乏,内心感到彷徨、迷茫,不了解生命应该走向什么地方,将要走向什么地方。生活坐标、价值信仰的缺失使他们方寸之心无以托付,进而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产生了怀疑,甚至将生活承受的重压与遭受的挫折当作生命不可以承受之重而选择用极端的方法来解脱。还有部分人就会跟着感觉走,行为表现出即兴和冲动。
工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疏离。大家发现,大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化了,而情感的、伦理的、精神的纽带弱化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被当作生活的目的来追求,到头来势必致使道德的滑坡、精神的危机和生活意义的失落。甚至为了资金和利益,不惜践踏生命,其他人的生命在其达成我们的目的下被极端轻视。
(二)对学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进步我们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我们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导致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1]。而当今的教育在追求常识、技术、实用技能的过程中过多的进行功利性的练习。使他们仅仅获得了认识外部世界的常识、技能,而忘却了怎么样去认识我们的内在心灵,怎么样使生活过得有意义,怎么样使生命过的有价值,怎么样使我们的精神高尚,怎么样使我们的道德纯洁。缺少了内心的宁静与信仰,学生变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工具,成为批量商品。
鲁洁教授直言:“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他的本真意义,成为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2]伴随工具理性的扩张和价值理性的遮蔽,使得教育迷失了我们的对象、偏离了我们的真谛。现在大家的教育愈加多的关注一流的教学办法和教学设施,校园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但对灵魂的教育,对人性的健全,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却被提及的少。教育对常识、技能、技术的追求中不经意把对生命价值的教育遮蔽了,在追求中失去了精神,迷失了自我。
3、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提升生命认知,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为了摆脱工具理性对教育的冲击,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置好物质追求与精神提高的关系。一方面承认物质追求的合理性,由于这是生活存进步的基础。其他人不能离开物质条件而存活,总要追求物质的消费和精神的享受。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提高人的精神使他们具备更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具备用、把握物质的能力,成为资金、物质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第一应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这是拓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最重要首要条件。由于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进步和水平问题。
1.认识生命的有限和脆弱,珍惜生命。没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世界由于有了生命而精彩。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的短暂、唯一与不可重复是人类没办法回避的生命事实,所以大家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存在和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又是脆弱的,一场灾难、一次疾病、甚至一件器具就让生命悄然逝去。生命总是就是如此不堪一击,所以要倍加呵护和珍惜生命。人的生命是所有的基础,更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推行教育的归宿。教育需要看重对人的生命的认识和揭示,对大学生生活的关注。只有如此才能把学生培培养具备独立人格、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一代,而防止把他们培培养“常识动物”和“机器零件”。教育要回归自我,非常不错地完成使命,就需要从工具理性的阴影下走出来,关注学生的生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并可以提高生命作为基本需要。大学生到学校来,同意教育,学会常识,学习技能,培养精神,树立理想,培养信念,最后都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生命一直在流逝,珍惜生命,意味着珍惜目前,努力在日常展示自己,获得现实生活的充盈。珍惜目前拥有些,珍惜身边的人和物。雅斯贝尔斯说“大家既不可以落入过去,也不可以转向将来,而是完完全全存在于现实之中?……倘若过去和将来并没加大目前的话,那样他们就毁灭了目前。”[3]只有珍惜生活的人,才能处处享受生活的快乐,深切领会生命的意义。 2.树立学生自己与自然及别人和谐的生命价值观。没一个生命不贵重,虽然生命是脆弱的,但所有些动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都是一个奇迹,并与大家息息有关。人类生命第一是一个自然存在物,生命源于自然,又需要在自然中进步健全。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平等的都是有尊严的,都有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漠视其他生命其实就是漠视大家自己,尊重生命也是在尊重大家自己。不止是由于怜悯之心和道德品质,还由于人类也是生物链的一个环节,所有生命的命就是大家我们的命,人类并不可以独活于这个世界上。所以大家的教育要从工具理性出发,强调要从人对自然的优先与物质需要的绝对优先转向对价值理性的关注,强调意识、精神和价值的追求。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对于任何生命大家都不应该随便藐视践踏,应付生命充满关怀、怜爱与尊重,这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责任。
3.勉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就是真理、真实。求真就是对常识、技能等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追求,讲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善”指一种人本主义关怀,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包含善待自我、善待自然、善待别人和社会。“美”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理想。有了美大家的生活才充满幸福快乐和价值。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本质上的联系,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体,是对真与善的综合与超越。真转化为美,需要经过善的中介才能成为美,表现为以真为内容,以善为形式的生命美。无论呈现为哪种形态,美作为真与善的统一体,在程度上都高于单纯的真或单纯的善,其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与统一。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其思想中,把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看作人性健全和超越科技对人导致异化的一种呈现方法。要培养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不可以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帮助大学生摆脱世俗的工具理性的影响,淡泊现实的功利,净化我们的灵魂,培养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超越和完美生命价值。也正是对(下转183页)(上接166页)真、善、美的追求,人类的精神境界才能不断得到提高,生命意义才持续的得到丰富和进步。
(二)重塑生命信仰,在教育中提升价值理性的地位
生命信仰是生活实践的最高指南,它解决人为何活着和如何活着的问题,作为一种终极价值目的,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后依托。信仰即体现了主体对最高价值的追求,也体现了主体对真、善、美的向往。人是有信仰的生命的存在,他对于人的意义不是具体的现实的功利价值,而是主观上设定一个终极目的作为动力和精神支柱。部分大学生对工具理性过分强调,表现为对物的占有欲望,对资金、财富、地位作为生活价值予以追求。总是没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缺少信仰,致使在日常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与没办法在心中形成约束我们的道德律令。
因此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慎重的选择信仰,做到科学、理性和崇高,加大对个体信仰的教育和价值入手,争取在自觉的价值认可的基础上,塑造符合社会进步和生活价值达成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可以提供精神支柱和终极关怀的信仰。引导学生走出精神迷茫,真的领受生活的真意,领会生命的崇高,达成生命的无限进步。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的日常去,在丰富生活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生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识、对社会的情感,并把这种信仰追求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力。
(三)将生命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处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达成生命的价值。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应该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人的本质并非单个人所固有些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4]引导学生在社会日常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实践中创造、奉献和提高生命价值。除去积极引导,还要创设践行的机会,譬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真实知道社会,在老师的剖析引导下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感受动、植物的生命之美,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墓、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地参观让学生领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大学生中组织年轻人志愿者协会,借助节假日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如走访孤儿院和敬老院,用爱心友善去帮助、关爱其他人、真诚地帮助弱势群体,并在帮助其他人中领会生命的快乐。